世界帕金森日丨老人手足顫抖并不都是帕金森病
原創: 301杜捷夫教授
經常情況下我們會看到家里上了年紀的老人,在端碗,拿筷子時會有手不停抖的現象,有時候連握筆,寫字都困難。出現了這些癥狀,大家都會非常緊張,覺得老人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了?
對于出現了震顫的老人,咱們不要輕易下結論就一定是帕金森病!因為很多原因都會引起老年人的手足震顫。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震顫都是病理性的。有些是生理性的,例如跟情緒有關的震顫,我們平常經常會說:“氣得發抖”、“緊張得四肢顫抖”;以及老年性震顫等“良性震顫”。
而所謂老年人的“良性震顫”多與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腦血管逐漸出現硬化,致使腦部相關運動區域供血不足有關。通常在醫學上我們把這種“良性震顫”簡單稱為老年性震顫。
隨著年齡的增長,全身動脈均出現硬化,尤以腦血管硬化后導致腦部供血量不足,腦細胞得不到充分的供血,維持平衡的腦細胞凋亡數量增多,從而會導致協調運動的能力降低,此時老人會出現行走時步伐不穩、手發抖情況。
其次當步入老年,隨著腦血管硬化的加重,腦供血不足時小腦出現老化現象,腦細胞凋亡增加,腦細胞數量會比青壯年時減少20%-30%,老年人出現小腦萎縮,人的小腦具有協調平衡的作用,小腦萎縮就會引起共濟協調功能異常,老人會出現手抖現象,特別是做小的動作(如拿筷子等細微動作),就會抖得更厲害。
有時候老年人震顫也與其代謝功能降低有關。人到老年新陳代謝下降后,肌肉會發生“廢用性萎縮”,老人會出現肌肉發硬、收縮不規則、肌力減退、張力過低的現象,由于肌肉伸縮不協調,會表現出手抖現象。
在我們一般的常識中,都會認為帕金森患者通常會出現手抖的癥狀,可是手抖不一定是患了帕金森病!其實帕金森的震顫和老年人特發性震顫是有區別的。
帕金森病的震顫的典型表現是“靜止性震顫”,就是什么事也不做,注意力放在其他地方的時候,就會出現“搓丸樣”的動作。做事情時震顫會停止,但是動作會非常笨拙、不靈活,表情僵硬像帶個面具一樣,走起路來剎不住腳、越走越快。但是也有少部分病人沒有震顫只有肢體僵硬、乏力。這就需要通過神經內科專科醫生的全面檢查進行確診。
帕金森癥狀
帕金森病的發病有時是從一側開始出現癥狀,過幾年波及到對側,有時候是雙側同時發病。其發病機制不明,但由于多是老年人患病,所以認為這個病首先跟年齡相關,跟大腦功能的退化有關,其中目前比較公認的是大腦中的多巴胺這種化學物質的缺乏可能是主要原因。因此治療目前是以補充多巴胺為主要治療方法。
對于帕金森病大家不能要求像治療感冒那樣去“治愈”,其實帕金森病患者只要能完成日常的生活工作就基本達標,可以算“治愈”了。對患帕金森病的老年人來說,重點就是要防止老年病人跌倒(詳見老年人跌倒——必須要重視的老年人“第一殺手”),所以鞋子、地面要防滑,進食時要防食物容器傾倒對老人燙傷。
手足顫抖是神經纖維老化的結果,即使用理療、針灸 、按摩等方法可以使癥狀有所改善,但治愈仍比較困難,平時還是要以加強鍛煉、預防延緩老年人震顫發生為主。
如果不是帕金森病而僅僅是老年人震顫,那怎么預防和緩解這種老年人手足震顫呢?
首先要加強腦部鍛煉,就像我們平常常說的那樣,大腦“越用越發達”。即使老了也要經常看書讀報,做益智游戲,保持學習熱情,這樣能促進腦神經及感官信息運動的活躍,有利于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延緩小腦萎縮。
其次要多做下肢運動鍛煉。下肢運動會推動心臟把全身血液泵向大腦,對老年人來說最好的下肢鍛煉方法就是散步,每天堅持半小時稍快點的走路鍛煉對身體很有好處。此外打太極拳,做些輕松的家務都可以增強新陳代謝功能,增加肌肉關節的靈活性,使肌肉運動更協調。
另外,還可以做些手部的運動,也對健腦很有好處。每天可以經常搓擦雙手、手攥四指、四指攥拇指、兩手握拳輕輕相撞等都可有效的起到健腦防手抖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手部運動時應掌握合適的力度。